本篇将详细介绍号称为“坑王之王”的优惠券,让大家对自营优惠券使用做到心里有数,不会被坑。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假如商家毛保点位10%,某商品原价100元,给京东的供货价是85元,最后商品是90元卖出,我们来计算优惠券活动和非优惠券形式活动形式下商家各能得到多少回款。


一、非优惠券活动(直降、满减、满折等减免10元)到手价90元

补毛保金额=实际售价*前台毛保点位-(实际售价-供货价)=90*10%-(90-85)=4元;

供应商回款=供货价-补毛保金额=85-4=81元。


二、优惠券活动(案例中10元降价是完全通过优惠券形式减免)到手价90元

1. 优惠券完全不计入前台毛利

补毛保金额=实际售价*前台毛保点位-(实际售价-供货价)=90*10%-(90-85)=4元;

优惠券费用=10元;

有些品类,优惠券单独收取费用,不能冲抵补毛保金额部分,那么

供应商回款=供货价-毛保金额-优惠券费用=85-4-10=71元。如果是5元的优惠券呢,100-5的优惠券,到手价95元

毛保金额=实际售价*前台毛保点位-(实际售价-供货价)=95*10%-(95-85)=-0.5元,通过公式得出毛保金额出现负数时,说明当前前台毛利大于毛保约定点位,所以不用收取毛保费用,看下变化:

毛保金额0元,优惠券金额5元

供应商回款=供货价-毛保金额-优惠券费用=85-0-5=80元。


2. 优惠券部分计入前台毛利

补毛保金额=实际售价*前台毛保点位-(实际售价-供货价)=90*10%-(90-85)=4元;

优惠券费用=10元;

有些品类,优惠券单独收取费用,能冲抵补毛保金额部分,那么

A.如果优惠券费用超过补毛保金额,只收优惠券费用即可:

供应商回款=供货价-优惠券费用=85-10=75元。

B.如果优惠券费用小于补毛保金额,缺多少,补充多少

此案例中,优惠券费用高于补毛保金额,因此供应商回款=85-10=75元。如果做了秒杀90元,优惠券10元的话那么到手价为80元,变化如下:

补毛保金额=实际售价*前台毛保点位-(实际售价-供货价)=80*10%-(80-85)=13元,毛保金额13元,优惠券金额10元,这种情况下优惠券收10元,毛保收13-10=3元,或者不收优惠券钱毛保一共收13元,具体怎么收看采销,总金额为13元。


3. 优惠券完全计入前台毛利

有些品类,优惠券会计入前台毛利额,俗称:含券GMV

补毛保金额=(实际售价+优惠券费用)*前台毛保点位-(实际售价+优惠券费用-供货价)=(90+10)*10%-(90+10-85)=-5元(负数代表前台毛利率高于合同约定10%,高出部分为京东所得,因此补毛保金额为0);

优惠券费用=10元;

供应商回款=供货价-优惠券费用-=85-0-10=75元。虽然毛利已经高于毛保的10个点,但是优惠券照收。


4. 优惠券使用与非优惠券形式费用计算等同(说人话就是京东承担优惠券)

补毛保金额=实际售价*前台毛保点位-(实际售价-供货价)=90*10%-(90-85)=4元;

有些品类,优惠券和非优惠券形式等同,不单独再收优惠券费用,那么

供应商回款=供货价-补毛保金额=85-4=81元。

除了以上常见的优惠券费用收取形式,还有其他形式不做赘述。

我们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例1、例2、例3形式中使用了优惠券,会造成供应商回款比不用优惠券同样将商品90元卖出得到的回款都要少,根本原因在于自营还要单独再收取优惠券费用,会造成供应商回款变少,这就是比较“坑”的地方,很多商家都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白白亏了一部分钱。

每个品类采销对优惠券收取方式可能不一样,因此一定要先弄清楚优惠券是怎么收取计算,再决定怎样使用优惠券,避免掉坑。


以上都是以参加部门的优惠券为例,如果是自己后台申请的优惠券,那么全部自己出钱。